【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115.7万名老人惬意“享老” 我市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码”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为了让老年人的生活既有制度保障又有温度体验,我市结合区域特点和老年人群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主动抢抓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契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码”。

创新突破,破解养老困局

“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给您开的药按时吃了吗?”日前,在淮阴区淮高镇三河村65岁的王正宽老人家中,三河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询问老人身体状况,一边为老人家庭打扫卫生。“我们每次来,大概服务2个多小时。”江苏禾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服务人员姜玉荣介绍,这些服务均由政府买单,老人无任何支出。谈及服务者和服务项目,王正宽一家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据统计,截至9月初,我市共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15.7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20.82%,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标准,我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破解养老困局,政策创新是关键。我市建立困难老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出台《淮安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着力加强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农村留守等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等七类对象,明确由镇(街道)、村(社区)、亲属或志愿者与1名重点空巢独居老人自愿结对,并签订“四方关爱服务协议”。建设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98个、镇级日间照料中心7个,为全市9900余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建立信息档案,实现动态管理。出台《淮安市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管理实施办法》,破解社区养老服务空间不足难题。

目前,盱眙县完成首批4个小区、1595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用房产权交付,成为我市首个实现养老配套用房产权交付的县区。

多元供给,做足融合养老

炖豆腐、红烧排骨、开洋蒲菜、青菜汤……日前,83岁的徐文礼在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引河社区食福乐助餐点吃得津津有味。“平时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在外面吃又不放心,现在有了助餐点,三菜一汤,搭配合理,价格也公道。”徐文礼说,位于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据悉,我市在清江浦区打造“中央厨房+送餐”助餐模式,老年人可根据需要选择堂食或点单送餐上门服务。目前,已建成3个中央厨房助餐点,可满足80%的社区老年人送餐服务需求。在开展助餐服务的同时,我市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家政清洁、助浴洗头、健康管理、精神关爱等上门服务,今年已为近25万老年人提供服务169万余人次。

此外,我市加大对古清口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本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培育,同时引入九如城、禾康、银杏树、安康通、乐亿等1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提升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能力。2020年以来,我市新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6个,其中2021年新增31个,80%以上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精准提质,打造幸福之城

“只要打个电话,就有社区服务人员上门服务,饭菜有人送,家里卫生有人打扫,寂寞孤独有人陪伴,感谢居家养老服务这个好政策。”说这话的是家住青岛路的85岁老人左玉珍。左玉珍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是位空巢老人。“我们不仅为老人配备了呼叫手机,还让她体验了我们的新设备‘孝心眼’,有任何紧急情况发生,只要按下按钮,就会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在清江浦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主城区每天的服务情况。

据了解,我市建立以“淮安市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为中心,以7个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点的全市智慧养老“一张网”,整合家政预约、医疗保健、商品代购、信息提示、紧急救助等线上线下资源,积极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实现政府、市场、居民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提档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个性化、全覆盖的优质服务。目前,禾康智慧养老、安康通、九如城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已入驻,引导2000余家加盟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形成全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谢清月 周硕生

融媒体编辑:潘永勇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