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思路举措 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淮安市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36元,同比增长12.2%,增幅位居全省第三。

实施强村富民帮促行动。制定《关于大力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持续开展“阳光惠民”走访,全市4.6万名党员干部与12.8万低收入农户精准结对帮促。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等“两类人员”监测帮扶,实施救助240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50多万元,全市无一户返贫,无因灾因疫情因意外返贫人员。制定《关于在全市开展防返贫保险工作的通知》《淮安市防返贫保险规范发展意见》,扩大防返贫保险范围,市县财政投入2966万元,实现由低收入人口向所有农户覆盖。

推进低收入村经济发展。全面摸排市县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除列入省乡村振兴重点帮促的110个村外,又明确市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260个、县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386个进行重点帮扶,市县财政对重点帮促村每村补助不低于60万元。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探索撬动金融资金,为村级发展引入源头活水,目前洪泽区已开出全国首单保险。紧扣“所有权明晰、经营权多元、收益权持续”要求,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督促分配往年扶贫资产收益9800万元,确保村级收益。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开展“春风送岗·暖心留淮”用工服务月活动,引导农民工留乡就业,帮助全市各类企业招送工2.77万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45万人,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科技培训14次,培训高素质农民15406人次,成功举办农业创业创新大赛。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创新创业行动,发放农民创业贷款3.1亿元,惠及创业农民2004人。加强对有创业意愿脱贫人口的扶持,发放小额信贷2.44万笔共7亿元。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今年以来,交易市场新增交易20.78亿元,溢价6763万元,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在全省产权交易市场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二。试点“三变五合”“农业公司+村股份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新模式,截至三季度,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35.95万元,同比增长5%;淮安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增量、包干、红旗等三个绩效激励制度,吸纳村集体、村干部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参股经营,培育形成30个试点示范村居,经验做法入选省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崔德贤

融媒体编辑:袁玥

责任编辑: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