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坐标】淮安大胡庄


此刻,天地清明、家国清明、人心清明......

打开淮安的记忆,1941年4月26日,这是一个让淮安人民痛彻心扉的一天 ,这一天,在淮安大胡庄,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全体指战员,面对着装备精良,十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不畏强暴、拼死血战,最后82名军人慷慨赴死......

点击观看 ·《血染大胡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由淮安区委宣传部、淮安区委网信办、淮安人网联合摄制的《血染大胡庄》在清明这一天和淮安人民见面了。清明,让我们一起铭记光辉历史,祭奠缅怀先烈。

 为了真实地还原那段烽火岁月,摄制组成员行程千里,他们走访了大胡庄战斗的目击者、原新四军三师干部的后代、新四军研究会专家……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会长、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首任部长朱鸿之子朱宏佑告诉我们,1940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一方面日本侵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压缩、分割的“囚笼政策”, 一方面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企图将八路军、新四军困死在黄河以北,1940年5月5日,中共中央电示黄克诚,我军决不能困死在黄河以北。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克诚带领部队东进苏北,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淮安人民亲切的称新四军三师为"黄三师"。

大胡庄村民胡其南还清楚记得,新四军二连当时就住在他们九家的圩子里,那一天,天麻麻亮,日军就包围了圩子,密集的子弹像萤火虫一样在飞。

孙一峰,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他说:大胡庄战斗的过程和82英烈牺牲的情节可谓惨烈至极、悲壮绝伦,在所览抗日战史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胡庄连"是新四军建立苏北根据地最早整建制牺牲的一个英雄连队,82位抗日烈士将生命和鲜血留在大胡庄, 烈士们甚至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遗体,连长晋志云的遗体已经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只剩一只脚穿着皮鞋方可辨认,他们中有些人,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开国大将、原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长子黄煦再三强调:大胡庄战斗比刘老庄战斗早两年,一样的惨烈、一样的悲壮,一样应该得到弘扬,只是由于皖南事变不久,父亲黄克诚带部队刚到苏北,怕影响战士士气和百姓抗日信心就没有宣传大胡庄战斗。但大胡庄战斗所表现的中国军人不屈的民族气节,光照千秋,父亲黄克诚生前曾评价说:“这样壮烈牺牲的事迹全军都是少有的”。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委吴信泉孙女吴真真说:"大胡庄"连是爷爷8旅所属的连队,1941年10月,三师重建8旅24团。"大胡庄连"得以涅槃重生,重建后的"大胡庄连"跟随黄克诚将军最先到达了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大胡庄连"也是最早入朝作战的部队。他们跟随爷爷吴信泉全程参加了朝鲜五次战役,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攻入平壤和汉城,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立下了赫赫战功。爷爷还亲自为大胡庄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金光大字。

这是解放前大胡庄的茅草屋

 每一滴鲜血都不会白流,每一种牺牲都值得铭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凝聚着无数英雄和平凡建设者的牺牲。

烈士们,你们用生命、忠诚和信仰,在大胡庄铸就了一个闪亮的坐标,多想让你们看看今日的大胡庄,多想让你们看看大胡庄人今天的笑脸......(淮安区委网信办)

融媒体编辑:宋莹莹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