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农业全产业链之“密” 探淮安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市政府批复同意的《淮安市“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勾勒出了淮安市“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高效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一环,也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淮安要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跃升。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模式的打造,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能有效弥补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竞争优势的不足,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成为淮安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全产业链是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推动农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近年来,淮安市依托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打通“从种子到筷子”的全链条通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构建“四三三”现代产业升级版,主攻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产业,制定“三特”产业标准化规程120多项,“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的稻米企业达153家。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公司+农户”就近就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金湖芡实、莲藕,涟水芦笋等传统产业取得新发展。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创意发布“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响“创优淮安品牌”行动,创成淮安红椒、洪泽湖大闸蟹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6件,全市注册农产品商标9800余件。“淮安大米”获得行业和全国性金奖,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分别超过200亿元、150亿元,排在全国水产类前列。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方面。如农业产业链条不粗不长不够完整、尤其是精深加工不够,农产品销售仍以“原”字头为主,传统农副产品加工占比超过一半,利润空间较小。此外,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尚不健全,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仍有欠缺。这些都影响了淮安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进程。据此,多层次、深层次打造新时代淮安农业全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要立体式、开放式打造“三链协同”。

横向延伸拓展,提升价值链。以农业为基础,着眼消费者需求,延长农业全产业链。贯通产加销,从原材料型、鲜食型等初级产业延伸至食品加工、生物材料、清洁能源等加工型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持续向上下游的种养、加工、销售等领域延伸,实现农产品的品质提升与价值增值。此外,要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提升价值链,构建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安全可追溯、市场监管制度化的品质,打造更多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如淮安市洪泽岔河大米,目前生产此大米的岔东公司对所有水稻基地实行“八统一”管理服务,即:统一育秧、统一耕整地、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机械植保、统一施肥、统一管水、统一收获运输、统一烘干收储,推进优良水稻品种种植和水稻全程产业链机械服务。该公司还将基地所有水稻种植面积纳入质量追溯范畴,委托专业机构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建立起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纵向要素融合,增强供应链。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推动科技、数据、资本等要素的空间集聚、融合,实现农业“稳定供血、分压增氧”的动脉链条。以科技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信息拓展市场并提升收益,通过资源与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重组,显著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流通效率。尤其要用好数据要素,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库存、消费、进出口等全产业链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发挥优化资源配置、预测预警等功能,进而释放数据经济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业态。近年来,淮安市在农业农村各领域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积极创建一批省、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进一步引领驱动全市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最新数据,全市共有淮安区蓝水湾、涟水瑞丰农业、江苏淮香食用菌等37个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金湖荷盛莲业有限公司、淮安柴米河、淮安哒哒牧业等19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产业跨越融合,优化功能链。在农产品供给的基本功能之外,充分挖掘劳动就业保障、生态涵养、农耕文化传承、文旅康养、民俗体验等功能特征,“农业+文化”,催生创意农业;“农业+教育”,催生教育农业;“农业+信息”,催生智慧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激发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促进农业由物质产出向非物质产出延伸、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由有边有形向无边无形拓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已正式获批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淮安市白马湖“向日葵的故事”,是白马湖旅游度假区的三大核心景区之一,是长三角地区生态特色鲜明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景区以“向日葵的故事”为主线,着力打造集花卉种植、产品加工、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试验区。景区向日葵种植、灌溉、施肥、收割已全面实现机械化,葵花收割后,葵秆粉碎还田,可作为第二季向日葵种植的肥料;剥离的葵花籽烘干后,与国内知名葵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葵花籽、葵花油等衍生品,形成向日葵经济产业链,实现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有效放大农旅融合的倍增效应。

(梁文凤 冯敏 作者分别为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研究室干部)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袁玥